|
20世纪的中国画,经历了巨大而深远的变革。从海派、岭南派、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到新文人画、现代水墨,从中西绘画融合到艺术为政治服务,再到艺术品市场化,所有这些,无不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息息相关。当这100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前辈画家的作品,真有隔世之叹。 美术史论家郎绍君把近百年来的山水画分为两大系统:古典写意系和近代写实系。前者主要是上世纪30年代以前出生的画家,作品框架与表现手段不越出古典规范;后者主要是30年代以后出生的画家,他们接受了西方写实观念和技巧,试图把古典山水传统与写实性描绘结合起来。那么,1900年出生的陆曙轮先生,其画风归属古典写意的系统,也就是时代风气使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欣赏陆曙轮先生的画作,感觉有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淡雅淳厚,笔墨绝无一点儿火气。无论山水、花卉,下笔精妙,设色讲究,都有很高的造诣。陆曙轮画学南宗,对元代吴镇、明代沈周、董其昌、清代恽南田、吴历等大家都曾着意临摹,领悟其精髓。他题《仿吴墨井山水》云:“墨井道人仿宋元巨册,丘壑深邃,气象高浑,笔墨之外,别有意匠,真画家正法眼藏也。”超脱于形迹之上,从一丘一壑中体现气象和人格,这种对画外之境的追求,正是元、明以来文人画的主旨。他题《仿沈石田山水》云:“此石田翁仿黄鹤山樵之笔,然自有其本色,真所谓善学古人者。”审美趣好决定艺术取舍,取法不同关乎个人风格的差异,性情最终与画风相统一,而臻古我交融之境,这就是陆曙轮先生揭示的艺术创造的规律。 “静气”是陆曙轮画风的一个重要特征。陆曙轮一生所处的是20世纪最动荡的年代,他生于书香门第,然家道衰落,自己又有先天声带残疾,尽管有围棋“国手”之誉,却不受国民政府重视,为生计迫,多次辗转苏、沪,以鬻画为业。他画中之“静”,正是包含有对动荡现实的反思。抗战爆发后陆曙轮在沪上卖画,生活极其艰苦,但却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书画理论。他1937年入选全国第二届美术展览的《秋山萧寺图》,以简约凝练的笔墨,写出秋风萧瑟之意。陆曙轮画风清新疏淡,他的“静气”表现得从容而自适,绝无浮躁乖张,表面上冷隽而不觉枯犒,静穆中寓含情意,真所谓淡而实腴,外虚内盈。 陆曙轮一生甘于淡泊,不求闻达。其实,他除了擅弈、擅画,还精研明史,对诗词格律也有很深功力,尤长于古风。陆曙轮晚年归隐于老家陈墓(今江苏昆山市锦溪镇),这是苏州东南的一个水乡小镇。“文革”前,中央美院李可染教授偶然来到这个小镇,与陆曙轮有过一次会面,对其画大加称赏。他的多年好友上海翁闿运先生称他“诗、书、画三绝,居茅茨,有隐士风”。陆曙轮绘画上的成就,正是与他多方面才艺的滋养分不开的。数十年间,不管外界如何变化,生活如何清苦,他总保持平静的态度,安详地看着小镇的日起日落,挥动手中的画笔。这样的画家,今天恐怕是再也见不着了。
(作者为昆山书画院院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