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朋友寄我一册《陆曙轮画集》,翻阅再三,爱不释手,心驰梦游于曙轮老人的笔墨神韵之中。在品赏回味之馀,深深为这位画坛隐士感慨不已。 笔者以为,陆曙轮先生的书画功力全面老到,特色鲜明突出,文化内涵深邃丰厚,具有传世气象,值得学习和研究。 首先,曙轮先生的书画作品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弥漫着书卷气息。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陆氏为吴门望族,据家谱载,水东陆氏一支上可追溯到唐代诗人陆龟蒙,下可直接其祖父陆仁煦(字蔼人,清同治举人)可谓文运绵长,世代贯联。其父凤章公通达经史,兼擅诗书,先生自幼耳濡目染,刻苦攻读经史子集,对诗词格律、书画鉴定、碑帖古籍等均有研究。这些修养在其书画创作中表露出来,自是情理中事。 其次,曙轮先生的书画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充满诗的意境。他的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卉,都是有感而发,有意而为,有情而寄。或表抒对历代名家名作的切身感受,或抒发对世事人情的独特慨叹,或表达对江山风物的赞美,或直白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和艺术情愫,积淀着丰富的人生历炼和艺术追求。他有一段画跋云“墨井道人仿宋元巨册,丘壑深邃,气象高浑,笔墨之外别具意匠,真画家正法眼藏也。”可知其在笔墨之外,极力追求“别有意匠”,即以意造境。 先生的绘画作品往往是诗、书、画融为一体。以情入画,以诗入画,以文入画。其作品充盈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才情,与那些为画而画的匠家画和民间画工画不可同日而语。如其己丑年(1949)花朝日所画梨花,笔墨健美遒劲,花叶顾盼多情,摇曳生姿,含润春意,楚楚动人。其题诗云:“剪水凝霜妬蝶群,曲阑风味玉清温。粉痕浥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千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洗妆见说清明近,检点春衣置酒樽。”使画之精妙,诗之缠绵,书之婉约,印之静雅,珠联璧合于一图,令人读之动心,味之无极。其己卯年(1939)新秋所作《秋溪放棹图》,秋林萧疏,山石清旷,一隐士放舟自任,得自然天成之趣,笔墨简括有力,灵动活泼。画面题诗云:“扁舟浸寒玉,人影落清波。高情谁得似,诗兴料应多。”清旷之山水疏林与高逸之诗合为一境,非高尚文士则不能为。 其三,曙轮先生书画作品笔精墨妙,承继前贤而能自出机杼。先生早年师从吴门名家陈摩,颇得师传。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先生一生不遗馀力地学习古人,其精勤程度,令人敬佩。故他的笔墨功夫十分坚实。他认为“中国画要在笔墨二字上下功夫,而笔尤为重要,未有不得笔而工于画者。”他在仿董其昌山水时写道:“香光居士画墨法精妙,深得董(源)、巨(然)三昧,与梅沙弥可称异曲同工,学不能似,放笔滋愧。”说明先生在49岁时仍在苦学古人笔墨的精妙之处。其作品《溪山雪霁图》题识赞美“许道宁学李营丘,真能得其神髓。”证明先生师法古人并不是亦步亦趋,盲目仿古,而是抓住“神髓”这个实质,学习古人的创造精神和艺术灵性。其40岁所作《百叠烟霞图》题识赞扬清代名家吴历取法宋元笔墨时能自创深邃高浑的丘壑气象,这实际上是曙轮先生的主张和自况。其1949年创作的《层崖飞泉图》是以“石谿笔意”创作的,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之作。辛亥年(1971)秋月即兴挥写的石榴折枝,题云“此画大似青藤,乃于无意中得之”,可知他平日对明代画家徐青藤笔墨气韵深谙于胸,梦绕魂牵,故能挥洒自如。文革中身处逆境的他画菊自况:“烂漫东篱五色霞,赏心何必属陶家?年来惯向霜晨见,战胜西风是此花”,凸现了他孤傲不屈和乐观豁达的襟抱。先生51岁时所作《临南田翁山水册》,其笔墨之精妙,气韵之清雅,意境之幽远,非胸有丘壑、笔底无尘者,实难达“颇无俗气”(先生自题语)的境界。 其四,曙轮先生书画作品的章法平中寓奇,稳中有险,黑白相宜,虚实有致,给人以堂庑恢宏之感,绝无偏狭拘板之弊。其山水画构图多取平远、高远之势,擅用宾主开合之法,造成空间美和流动美。其花鸟画构图多用纵横交错变幻之法,具有简洁鲜明的艺术效果。这固然与其诗文修养、艺术功力有关,但与其擅长围棋亦不无关联;中国哲学美学的阴阳、黑白、刚柔之道与琴棋书画本来就是一脉贯通的。 自然,曙轮先生画作的笔墨之妙也得力于他的书法功力。其书法以二王筑基,取法赵孟頫、黄庭坚、米南宫,后参之以汉魏碑帖,自抒情性而独成一体,以如此腕力作画,笔墨自能具有书卷气和金石味。 令人喟叹的是,曙轮先生的一生大多是在坎坷艰难中度过的,世间没能给他足够驰骋艺术才华的机缘与平台,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其书画创作的充分发挥,故而难能见到他更多的作品。所幸昆山的领导和同道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使我们有缘分享曙轮先生的书画成果和艺术魅力,有缘接受到先生的教益并增长弘扬中华优秀文艺的勇气。
(作者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