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502 总第十二期>>馆藏精品赏析
  发表日期:2006年4月4日      作者:吕欢呼   已经有1320位读者读过此文  

数笔寸心来——略谈黄宾虹的花卉扇面



    在近现代的中国画坛上,黄宾虹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画家之一。他一生游历颇多,曾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从事绘画、美术编辑、教学工作数十年。诗文、书法、金石、画学造诣皆深,其中绘画成就最高,又以山水名气最大,偶作花鸟草虫。和以大写意花鸟名世的齐白石相比,黄宾虹则以其独特的山水画风引人瞩目。他们都是诗文、书法、金石、绘画兼擅,各自在花鸟、山水领域独树一帜。齐白石擅长花鸟画,偶作山水;黄宾虹在山水领域驰骋之余,也偶作花鸟。二人皆风格独特,妙趣天成。齐白石以其花鸟画笔墨趣味所作的山水画,和黄宾虹以其山水画笔墨精神所作的花鸟画都赢得世人的称誉,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人对中国画笔墨法则与精神都有独到的领会,是画坛里难得的能够融会贯通的高手。

    相对于花鸟画来说,山水画比较复杂,一般花鸟画家作山水作品在构图、笔墨上常出现不能得心应手的现象,而山水画家作花鸟作品则显得相对从容。著名画家钱松喦在《增补砚边点滴》一书里认为,山水画家画花鸟较诸花鸟画家画山水具有天然的优势:“山水画用笔内敛,意多在收;花卉画家画用笔恣肆,意多在放。放而必须凝练,就要收。专画花卉者,偶尔画山水未必佳,专画山水者画花卉,未有不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一个典型的“借古开今”的画家,黄宾虹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修养全面。他的花鸟画属于“偶尔为之”,早年受扬州著名画家陈崇光的影响,后来因为做编辑工作,大量接触历代名画,取法更为广博,在学习传统时能够取其精而不为所囿,敢于创新,造诣很高。但很长时期以来为他山水画的盛名所掩盖,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花鸟画作品问世较晚且数量较少。黄宾虹认为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并且在创作中极力体现。他的花鸟画与其山水作品一样,在用笔上有特有的优势,讲究平、留、圆、重、变;用墨上有浓、淡、破、泼、积、焦、宿七墨;在用色上,特别注重用“脏”色和“浊”色,下笔重。运笔狠,点、曳、斫、拂、披、转、顿、挫,笔法多变,或快或慢,或齐或整。他推崇以书法的笔法和金石的趣味作画,一波三折,含蓄有力,刚柔得中而变化万千。强调笔墨“淋漓而不臃肿”,尤其是关于宿墨与清墨诸法的突破性研究与运用,使他的花鸟画别开生面,洋溢着特有的“黄宾虹”味道。正是包括宿墨与清墨这类历来为花鸟画家视为大忌的墨法的渗透与移入,才镕铸成黄宾虹花鸟画华滋浑厚、秀静妍润的魂魄。

    现藏于昆仑堂美术馆的《花卉扇面》(见封底)是黄宾虹的花鸟画作品,通过题跋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他77岁时补题的花卉旧作,采用中国绘画传统的扇面形式,画面内容是常见的萱草题材,小小的画面透出一股不同寻常之处,寥寥数笔,春意盎然,轻松而极有情趣,画家的心境和修养得到全面呈现。通篇来看这幅作品构图简洁,生动自然,叶片和花头、枝干的穿插一气呵成,毫不做作,具典型的书法运笔和金石趣味,体现其自由、爽利而颇有个性的运笔方法,线条既老辣又妍润。画家先画出错落有致的主要叶片大形和次要小叶片,长长短短,舒展有力,造型准确,再以浓墨勾筋,把淡墨破掉,两种墨色互相渗透、滋润交融。花头和枝干则采用传统的没骨画法,用侧锋抹出,干净利落,在形神皆似的同时又极具变化的意外之趣。此作在设色上亦颇有特点,以花青和淡墨混合的颜色勾勒叶片,再用朱砂和曙红直接描绘花头,“脏”墨、“脏”色和“浊”墨、“浊”色的运用,显得色彩厚重,毫无单薄之感,体现出其花鸟画特有的华滋浑厚、秀静妍润的特点,在视觉上,两类色彩所呈现出的冷、暖对比变化又展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丰满而有意味。画面右上方是画家77岁时补作的题跋和朱红小印章,补充了画面的空白,和画相得益彰。

                                                     (作者工作单位:上海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