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501 总第十一期>>古代书画研究
  发表日期:2006年4月3日      作者:顾鹤冲   已经有1178位读者读过此文  

指画的美学价值(指画杂谈之五)



    我们学习指画,决非为了猎奇取巧,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应付出艰辛的劳动,加强各方面的修养,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成功。
    既然指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那么学习指画首先要懂得中国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掌握最起码的笔墨技巧,这是学习指画的基础。
    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可以说众说纷纭,更不是短短数言能讲清的。因限于篇幅,笔者将其概括为三点:“以形写神”,“骨法用笔”,“重墨戒驳”。“以形写神”主张形与神的统一,也即主客观的统一,在艺术作品中体现为气韵生动,这种境界也就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写境是为了达意,意又受境的制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骨法用笔”是中国画技法之核心,五代荆浩将其放到“生死刚正”的位置,因为它已与立意紧密联系在一起,“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重墨戒驳”要求色不离墨,色中带墨。水墨写意画的形成,更达到了“尚纯而戒驳”的最高境地。即使重彩画,也讲究整体统一,天然浑成。总之,中国画重神似而不否定形似,重表现而不排斥再现,重笔墨而不菲薄内容,重气韵而不轻视法规,这与西洋绘画发展中出现的主形论、模仿说、表现论,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显示出极鲜明的进步性与科学性。
    潘天寿说:“从事指头画者,必须打好毛笔画之基础。否则,恐易流于率易狂怪,而无底止。”中国画技法主要是笔法与墨法,笔法有多种解释,其实它无非是指正确的执笔和用笔的方法。黄宾虹将用笔的法则总结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园,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这是很精辟的。此外,用笔须放须收,或疾或徐。放时“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遇”,“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笔才一二,象已应矣!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收时则惜墨如金,笔法精微,雷鸣云天雨点少,行笔滞涩,如古柏身中顸龙醉。当然,用笔的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从而进入“笔随心运,气随笔转”的自由天地中。
     墨的重要性的发现虽晚于笔,但随着中国画法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用墨对于作品的气韵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水墨画产生之后,墨法已提到与笔法并重的位置。用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墨色的干湿和浓淡,二是墨法,即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宿墨法、蘸墨法。
    此外,掌握美术基本造型能力,诗书印方面有一定的修养等等,都是学好指画必备的功夫。
    学习指画的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临摹:主要为吸取前人的经验,以便较快地掌握各种运指技法,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达到继承、发扬和创新。可通过摹临、局部临摹、意临、背临等方式,寻到登堂入室的门径。临摩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犯“结壳”、“游魂”、“附影子”等弊病。
    二、 写生:写生是画家熟悉世界万物,做到“物民灵府”的主要手段。可通过游、悟、记、写等步骤,不断积累生活素材,逐步进入创作阶段。写生工具可用铅笔、钢笔、毛笔,也可直接用手指蘸墨挥写,这对运指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三、 创作:学习前人技法与积累生活素材,都要大胆概括,吸收精华,博取众长,为我所有。“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时便可创作。动笔之前,先要立意,做到胸有成竹。但胸中之“竹”,切忌是别人的笔下之“竹”。因此作者必须对客观世界有独特的感受,才能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用指墨这一独特艺术手段,创作出自成一格的好作品。
    以上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清,而是贯穿于画家的一生之中。例如高其佩“年近七十,犹悬眼镜临摹古人,何患不惊世也。”黄宾虹十上黄山写生,都是极生动的例子。
    指画学习过程虽与笔画相似,但有几点必须特别强调一下。
    一、 临摹必须找到好的范本,最好是优秀的指画原作。先观看了解所用纸张的性能、画幅大小、作画顺序,运指运墨的技巧,心领神会后方可动手临写。随着学习深入,逐渐可用指墨临笔画,以领悟指与笔的差异,不断拓宽指画路子。
    二、 我不主张学习指画者必须弃笔从指,而应学指画与毛笔画同时进行,互为参照。潘天寿说得好:“余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墨趣之相异,互为印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通过对常与变的领悟,在艺术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三、 作指画切忌完全模仿笔画,不能追求笔画的甜美和完整,否则就失去了指画的意义。
    四、 运指作画只是一种手段,鉴别艺术高低主要不在手段而在于创作的最后结果,也即作品的总效果。因此在指画创作过程中并不排斥用毛笔等其它工具作辅助。只有不择手段,大胆探索,指画艺术才有无尽的生命力。
    五、 画一日,思五日。作指画当然要勤于动指动笔,但也不必天天埋头苦画,而要少画多思。“万物静观皆自得”,对世界万物,要静心细察,独悟其妙。对自己作品,要挂壁审视,发现问题,修改重画,在反复中领悟绘事之精义,用指的秘窍。这种悟,需要时间,需要博学与勤思。

                                                     (作者单位:昆山市人大常委会)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