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作诸王座上客,依然委巷一穷民。
年年卖画春风冷,冻手胭脂染不匀。
这是扬州八怪郑板桥绝句二十一首中题为《傅雯》的一首;精辟地概括了傅雯平生境遇及艺术生涯。
傅雯,字凯亭,一字紫来,别号香嶙、凯头陀。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家闾山之阳的瀣村。为人倔强耿直,“广颡阔眉,有气象。”曾作过骁骑校的小官,生卒年不详。嗜酒好饮,醉中作画别有情趣。工指头画,法清初著名指画家高其佩。乾隆时供奉内廷。善画鹰,亦能人物、山水。传世有乾皴牧童一幅,“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其画也曾受徐渭的影响,乾隆二十五年(1760)题诗徐天池花卷后。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他的《老子像》小立轴,这是一幅类似白描的墨画造像,老子身着道袍袖手盘膝打坐蒲团之上,头绾发髻,颊垂清须三缕,端庄深沉,一种淡泊无为超然出世之相,衣纹皆以焦墨勾成,面部裸露处略施肉红。笔法简洁明快,造形朴实准确,可见其人物画功力之深。此图写于乾隆三十年(1765)中元节,题云:“敬墨作像,为石斋居士奉礼。”钤有白文“傅雯之印。”由该画判断,此时傅雯最小也是60岁以上的人了,尚健在作画。
傅雯在京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他是一个画坛多面手,不但人物画得出色,山水写生也尽得其妙。乾隆丙子举人觉罗成桂(字雪田),有《题傅凯亭山水》五律道:
半世撄尘纲,襟怀总不羁。
但看高士传,每与鹿门期。
妙手写生处,幽人坐息时。
上衣山翠好,林壑结相思。
傅雯的艺术成就,是以指画名于世,豪迈怪诞,富有传奇色彩。他居京时一度曾是康熙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的座上客,并深得器重。慎郡王目睹傅雯醉后解衣奋臂怒搏指画的生动场面,为此特意写了一首231字长歌,题为《观傅雯指头作画歌》,描述了当时的豪壮气象:“胡为经年以指代毫锥,破墨颓笺如粪土。灵山秀水不自惜,时为人家扫廊庑。长安酒肆半题名,石块松魂乱撑住。当其醉后狂叫疾走不可当,墨海掀翻落烟雨。青天昼阴黑蛟骞,举小将军大斧劈,龉龊纷纷不足数。时秋八月日十五,置酒高堂还击鼓,解衣为我扫素楮,奋臂怒搏气如虎。观者如堵目睹不得语,曰岫云涛楼观飞,圆不因规方遁矩,横抢秋水暝烟生,乱点春风落花舞。”最后允禧以无限感慨及赏识咏句唱出“会当为尔致墨千万车,共老云庄为墨侣。”
乾隆元年(1736)为报答皇太后之命,傅雯奉敕为京师慈仁寺画《胜果妙因图》大横帧。历经九年的苦心构思创作,于乾隆九年(1744),始完成这幅高6米,宽11.3米的巨制指画,悬挂于该寺厢壁之上。写诸佛罗汉百余尊,最小者犹与人相等,“极备神采,洵奇观也”。画的内容是:如来说法,听众济济。画面中央,宝幢下莲台上结跏趺坐的如来佛,一手托钵,一手作说法式,骑象的普贤菩萨和骑狮的文殊菩萨侍于两旁。莲座下是苍老凝重的迦叶和年轻潇洒的阿难。画面的东西两侧,满绘环伺在佛座下的诸佛罗汉、僧俗弟子、男女供养人等。他们形貌不一,但都双手合十,毕恭毕敬表现出对佛的心悦诚服的皈依。画面上方,在一片缭绕的祥云瑞霭之中隐现着佛的侍从“天龙八部”:有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有穿翻花甲胄手持金刚杵的力士,有捧诸般乐器的伎乐人,还有捧金蟾的刘海,持幡的风婆等。整幅指画色调错综而和谐。
《胜果妙音图》不仅是傅雯精心创作的一幅艺术水平很高的大佛画,而且尺幅之巨、人物之多,在现存传世的指头画中,堪称中华之最!建国后,在卢松安居士的关怀下,1953年经过重新装裱,收藏于北京广济寺内。
另外,北京法源寺(即愍忠寺)当年还藏有他的指画《现身说法应真像》三十余轴,“具有古法”。著名文学家蒋士铨专门写了一首题为《愍忠寺傅雯画观世音三十二应像》七言歌,作了详细的描记:“虚堂涌现人天身,三十二相何纷纷。声闻辟支毗沙门,梵王帝释天将军。宰官居士长者伦,比丘优婆男女群。天龙夜叉人非人,修罗摩金刚神。珠眉火目庄严尊,肩鼻怪均。……”而对于傅雯及其指画,长歌作了如此奇妙的咏述:“谁其画者为傅雯,十指为笔掌擦皴,爪甲画剔蚕纹。雯也倔强性莫驯,穷老不作王侯宾,使酒骂直气伸。忽然醉弄松烟盆,狂叫拍抹狮王蹲,思议遍摄诸天魂,大笑舍之祗陀园。喷洒墨雨飞慈云,妙香四壁浮氲氲。”醉中运指狂叫拍抹,简直是一场精采奇特的艺术表演!
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闰七月,蒋士铨就曾在京写过一首《闻道》七绝,来颂扬傅雯:
闻道三韩傅凯亭,天怀毫宕画通灵。
麋一斗纸千尺,又向人间作酒星。
而以上那篇301字长歌,是十六年后(乾隆二十九年)的又颂!可见傅雯的指画确使当时的文人学士们所倾倒!
之后,满洲旗人伊嵩阿(字峻斋,官员外郎),更有披图思友《对凯头陀旧画有感》七律一首,寄托了对傅雯离京后的深切眷恋:
展卷犹怜古墨香,思君颜色转苍茫。
空余指下青山老,不见樽前白发狂。
几度云烟伤过眼,六年风雨想连床。
头陀撩脚归何处,定向虚无觅故乡。
傅雯在京所作的指画,已成为京师庙宇一大胜迹,是时吸引着文人骚客们的观赏。直到同治四年(1865),翁同还在深春三月专意去报国寺观览傅雯遗世的指画。可知他的作品是何等被世人所重!
几年前在天津一家拍卖公司拍品中,见到傅雯的一幅指画立轴《梦仙图》(约高4尺、宽2尺)。该图为纸本,焦墨速写八仙之一吕洞宾梦中肖像,道者袍服芒鞋,端坐一卧石上,头挽发髻,颔下美髯浓密飘洒,手执芭蕉扇一柄,目微启左视。道骨仙肌,悠然自得。造像指沫娴熟,衣纹深墨干皴,洒脱传神,别具一格。当系傅氏晚年致兴得意之作。
画幅左侧行书题记七行,透露了傅雯作此画时的境况与灵机:“五月十七日,避暑文练房,午倦隐几,仿佛遇一道者闲步房中,簪花握扇,丰采翩然,苍秀古峭,多髯。自道其名。余恍然知其为洞宾也。觉而快之,案头余墨尚存,庶草肖其一二。傅雯敬写并识。”梦中遇仙,醒而敬写其像,充满神妙传奇色彩!
(作者为天津市退休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