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献之①
钱竹汀②詹事之家学,其兄子坫实为嫡传。坫,字献之。邃经学、小学、金石之学,篆书尤空绝前后,然在家未尝学篆也。初入都,省詹事,詹事授以李阳冰③《城隍庙碑》,昼夜习之,三月不能成字。忽患痫,医者诊之,脉无病,而手足厥冷,目瞠视,鼻微有息而已。如是者七日,忽中夜跃起,濡墨作篆,书乾卦象毕,不胜饿而寝。翼早,詹事来视病,尚未寤,见案上篆,大惊,呼问病状,答曰:“儿故无病,梦至石室,见唐巾老者指授篆法,七日夜作成,辄批抹,最后书乾卦象,老者曰:‘可矣。’儿遂觉。追忆笔势,中夜作此幅。”詹事详询梦中所见,盖即少温也。时都中能作篆者,惟翁覃溪④学士,闻是事,索所书,叹为神授,自是遂以篆名天下。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 钱献之:钱坫(1741-1806),清代学者、书画家,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嘉定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榜,官乾州州判。工篆书,画兰竹、枯树、海棠特超妙,兼工刻印。
② 钱竹汀:钱大昕(1728-1804),清代学者。字及之,一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少詹事。经史百家,天算地舆,无所不通,一门父子、兄弟,均精考证,有九钱之目。尤精金石小学,善隶书,著述等身,而无画名。
③ 李阳冰: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至将作监。精小篆,笔法出于秦李斯《峄山碑》,并变革秦篆,对后世颇有影响。
④ 翁覃溪: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官至内阁大学士。善鉴赏。书学欧阳询、虞世南,与同时代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
戴延仲①
嘉定戴听鸿,名延仲。能学钱献之书法,以赝乱真,人莫能辨。吴县江沅②偶见篆书一幅,署钱坫名,曰:“笔力逼真,惟中有一字假借不合,十兰不应有此误也。”徐访之,知为延仲赝作,乃招之往,曰:“以君笔力,不患不传,何必假名前人?但作隶须通六书。”以段氏《说文》授之,学益进,时称活钱坫。延仲,嘉、道间人,居安亭。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 戴延仲,清代书画家,字听鸿,祁冈(今上海嘉定祁冈)人,诸生。善花卉,精整秀雅,兼工小篆。
② 江沅:清代文字学家。学者江声孙。字子兰。金坛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侨居苏州,江沅出入其门数十年。著有《说文释例》、《说文解字音均表》等。
纪文达①
纪文达公博洽淹通,今世之刘原父②、郑渔仲③也。独不善书。即以书求者,亦不应。其书斋所设之砚,有匣,镌二诗于上去:“笔札匆匆总似忙,晦翁原自笑钟、王。老夫今已头如雪,恕我涂雅亦未妨。”“虽云老眼尚无花,其奈疏慵日有加。寄语清河张彦远④,此翁原不入书家。”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 纪文达: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②刘原父: 刘敞(1019-1068)北宋经学家。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官吏部南曹、集贸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长于春秋学,开宋儒批评汉儒的先声。
③ 郑渔仲:郑樵(1104-1162),南宋史学家。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学者称夹先生,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不应科举,居夹山上,刻苦力学三十年,访书十年。学识渊博,广涉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之学,生平著作丰富,有《氏族志》、《动植志》等八十余种。
④ 张彦远: 唐代书画理论家、书画家。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博学能文,工书、画。著《法书要录》十卷、《历代名画记》十卷。
文与也①
文与也,名点,长洲人。素无恒产,暇尝舍莲经慧庆寺,卖书画自给。有富人子具兼金求画,期以三日走取,恚②曰:“仆非画工,何得以此促迫我!”掷金于地。其人再请,不顾。至常熟,画家请观笥中画,则曰:“若以卖画者目我邪?何观为!”倒内箱示之,无尺幅也。
与也画山水,用笔细秀,多点染,晕润迷离,盖以墨胜也。兼善人物,尤善松竹小品,极雅。松身好点苔,故时人戏之曰:“文点松,文也文,点也点。”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 文与也:文点(1633-1704),清代书画家。字与也,号南云山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彭玄孙(文彭,文徵明长子),工诗文,善书画。山水能传徵明家法。
② 恚:(huì会)愤怒;怨恨。
吴渔山①
墨井道人吴渔山,与王石谷齐名,皆籍常熟,相友善。尝借石谷所
大痴画不还,石谷遂与绝交。②
渔山久奉耶教,尝曰:“年垂五十,学道于三巴,眠食第二层楼上,观海潮度日,忆五十年看云尘世,较此物外观潮,未觉今是昨非,亦不知海与世孰险孰危。索笔图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渔山尝再至欧罗巴,晚年作画,虽好用西法,画中时有云气,绵渺凌虚。然又尝曰:“我之画,不取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欧人全以阴阳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功夫。即款识,我之题上,彼之识下,用笔亦不相同。”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 吴渔山:吴历(1632-1718),清代书画家。字渔山,江苏常熟人。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画与王
同师太仓王时敏,获观所藏宋、元人真迹,日夜临模,得其神髓。有“四王、吴、恽”六大家之称。
② 吴历与王
因画绝交事,似属无稽之谈,近人姚大荣有长文辩其诬。
王石谷①
王石谷童时无嗜好,尝引荻②画壁作山水,即生动,会王元照③道过虞山,于壁间见小幅,惊喜甚,问谁作,知为王氏子,年甫冠④也。归语王烟客,⑤具舟迎之,馆子西田,尽出唐以后名画,俾坐卧游泳其中,尽得古人秘奥,而一以灵心运之,垂二十年,遂成大家。一时耆宿,若钱牧斋,吴梅村、周栎园、王阮亭、宋牧仲诸公,争作古文张⑥之。有诏征召,以布衣供奉内廷,尝绘南巡图,天下能手毕集,咸逡巡⑦莫敢下笔。王至则口讲指画,咫尺千里,令众分绘,而己总其成。图成,御览称善,授以官不就,晚岁烟云供养外,吟风弄月终其身。
清·易宗夔《新世说》
注释:① 王石谷:王
(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在清初画坛居主流地位,创虞山画派。
② 引荻:拿着芦柴棒。
③ 王元照:即王鉴,江苏太仓人,自称染香庵主。山水主要师从董巨,亦师黄公望。为“四王”之一。
④ 甫冠:才二十岁。
⑤ 王烟客:即王时敏,江苏太仓人,为“四王”之首。工诗文,富收藏。
⑥ 张:张扬,推介。
⑦ 逡巡: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