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401 总第八期>>书画随谈
  发表日期:2004年6月28日      作者:香山   已经有1500位读者读过此文  

刘海粟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



  美术大师刘海粟,是中国推行模特儿写生的第一人。他留学巴黎,把西方绘画技法融入美术教学,造就不少杰出画家。十年浩劫中受到严重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获得第二个春天。1978年11月,海翁应文化部长黄镇的邀请在中国美术馆作了一次学术演讲,题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这是他数十年对中国画如何改进的心得体会。

  他首先提到六法。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这对于中国画的创作与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什么叫“六法”?那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敷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六条不但适用于中国画,刘氏认为,其他如油画、水彩画都可以用。六法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创作的最高准则,其他五法都是为“气韵生动”服务的。

  所谓气韵,是从生活感受和一些学问中得来的,不单纯是技巧的事。绘画要是没有韵味,与照相何异?就是好的照相,也要讲究韵味,不能一览无遗。所谓气,即神气、大气、骨气、气魄。我们的一笔一点,都是各人性格的体现,反映他的气魄和情趣,正是画家自己的心灵、感情的体现。所谓韵,就是生命的节奏及其精神的凝蓄。而生动乃是生命的活跃。实际上,宇宙间所有的活动,无处不蕴藏着气韵。

  画家的创作,一定要有丰富的感情,还要有深刻的感受,有灵感,才能现之于笔墨。不能只模仿自然对象的表面,至少是在他称心悦意,或者是在悲愤中,产生激情,始能下笔。中国画家作画多抒发自己的心灵、感想。元代倪云林画竹,他说不问象竹不象竹,象麻也好,象芦也好,能表露自己的意境就行。寥寥几笔,写胸中逸气,有所谓画中意到笔不到的妙境。是以人家称他倪高士。什么是意到笔不到?就是没有画到,却有“意”含在里头。举例来说,这个欧洲也有哇,近代有许多油画,表现水面,将画布空出来,它的意思就有了。国画中泼一块墨,拓一个大笔头,它也有含蓄,让人细嚼、品味。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家要提高艺术修养,深入到各方面去,到生活里去,细致观察自然,创作要应目会心。体验生活,正是创作的依据。

  中国画以写形为手段,以写神为目的。一幅画虚的地方,没有画的地方还有画;即使题一首诗,题在哪里都要斟酌,我们要注意诗、书、画的结合。中国画家是文人,大都能赋诗,擅书法、中国画史上就有不少诗、书、画三绝的大家。诗情画意。古人说,画是无声之诗。

  绘画,要着重表现对象的神气,可是神气很难表现。汉代石刻,武梁祠和孝堂山都很有名。武梁祠是阴刻,孝堂山是阳刻,造型好极了,画得很简单,却很有精神。李公麟画马很著名。直杨惠之塑的罗汉、东山紫金庵的罗汉,神气非常好。梁楷有减笔画《李白行吟图》在日本印刷品很多,以极简练的笔墨,写诗人飘逸的风度,神气活现,生动逼人。所谓无笔墨处有韵味,意到笔不到,妙处就在这里。元四家的吴仲圭山水,空白处就是天,就是水,就是云。主要的东西尽量画出来,其余的不必顾及,要删除,要省略。宋徽宗赵佶能书擅画,书法瘦金体,画擅长工笔,很有力量,取景、设色简练,生气盎然。刘海粟特地画一幅锦鸡,效果不错。海翁还试用极简单的红色、赭石和石青三种颜色,很简练的东西,推陈出新,进行创作。他曾给来访的法国朋友看自己创作的十幅画,客人看得很有兴味,说有幅画,既古到极点,又新到极点。

  在推陈出新方面,海翁认为自己还做得不够。他认为,各种东西都要学,各种流派都要研究,不过,都要有自己的面目,自己的风格。就是模仿一张画,也要有个再创造,不要死摹。

  形式单纯,意思深刻,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画山水要有山水的气韵,画花鸟要有花鸟的生意,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神气。形式力求单纯,而画意力求深刻,愈耐人寻味,越看越要看,它就有力量。沈石田绘杨柳,以几笔线条,画得很颤动,看上去有狂风欲起、暴雨将至的感觉。而宋朝惠崇春景中的柳,却是一种溪边悠闲的趣味。中国画极富诗意,而且耐人寻味。苏东坡有两句诗“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很有意思,真能曲尽画意。画一定要有逸气,才能引人入胜。还有,画家的品质也很重要。人品质好画出来就如其人。这也不能假的。

  中国画最大的特征就是意。意境很重要。中国历代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为了达到“意”,积累了不少经验,主要的是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画面的构图和内容的处理,二是物象的具体表现,即如何进行技术的概括。仇英一幅《秋原猎骑图》,画家表现了秋野的景色,令人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在造型上发挥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力。试看六匹马,它们的眼睛不是一样大,一匹打滚的马眼睛特别大,因为在滚,呼吸起来鼻孔也大,有动的感觉。一匹不动的马眼睛就小多了。滚马的脚踢出去,怎样踢法运用的线条也很生动。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特征,加以适当的夸张。以表现马的力量。人物的构成也极为生动,线条单纯,表现了动人的神色,符合现实人物的面庞,予观众产生深刻、生动、明快、清朗的印象,以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句,其实就是在这个“意”字上下功夫。

  中国画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笔墨。意境一定要通过笔墨才能表达出来。用笔,就是用具体的线去表现画面,着重在工具的使用训练。中国画不但要求形象准确,还特别注意线条的美,譬如画水,要生动、动人。线条的美,我们要求它要有力量,有音乐韵律感。至于用墨着重表现画的功夫,也要有韵律感。所谓墨分五色,就是要以单纯的黑白深浅来表现非常复杂的自然。因此,为了充分表现画面的美,充分地使“意”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没有技法上的修养是不可能的。

  如何得到中国画这两方面的修养呢?刘海粟自己也在不断学,在学习中稍稍得到一些经验。在“意”的方面,就在于深入生活,深入观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蜂采百花,酿出来的是蜜,蚕吃桑叶,吐出来的是丝。我们画家要熟悉社会各阶层,各种生活。画兽就要熟悉兽的生活。画鹰要注意它的动作。画微小的草虫,也同样要到草地间观察,方能得到草虫的天趣。画山水风景更要如此。石涛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强调了师法自然,胜于自然。我多次上黄山,画黄山有泼墨的,着色的,白描的。我这个黄山,有自己的影子。

  我们中国画走新路很要紧,手法新,意境新,情调美,要贯彻双百方针,推陈出新,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在这样的新时代,人人都应该努力,人人都应该勤奋,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曾任《文汇报》编辑)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