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303 总第七期>>书画鉴赏
  发表日期:2004年4月21日      作者:孙 洵   已经有2855位读者读过此文  

近代著名学者 柳诒徵先生与书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术界有“南柳北陈”之说。南柳指柳诒徵,北陈指陈垣(1880-1971,字援庵,曾在燕京、辅仁等大学任教。启功先生即此老入室弟子)。其实这两家不仅桃李满天下,在史学上的研究各有所长,且论著丰厚,传衍久远。

                                               

  抗战前,皖人程善之在镇江市(时为江苏省省政府所在地)办一小报,因书生气太浓不善经营,濒于倒闭。后请柳氏出面撰文,题名《京口书人述》(镇江旧称京口),详述当地历代书家,每期一人,报纸遂见转机。到1945年该文又转载在沈子善主编的《书学》第五期(“中国书学研究会”期刊)。可见此老在书法界的影响。

  1948年,大名鼎鼎的留美博士胡适来南京参加“总统”竞选,明眼人都了然胡也不是政治家的料子,实为蒋介石捧场,政治作“秀”罢了。胡还专诚到南京龙蟠里图书馆来看郦道元《水经注》的善本。时柳正是该馆馆长,遂请胡至新街口“三六九”酒家(今金陵饭店的向东南之侧)小酌。老板知道这二位来赏光,早准备文房四宝、纪念册索题。一再谦让,还是柳氏先题,孰料胡适恭恭敬敬在柳题字旁写下“胡适随侍”四个字。一时在南京士林传为佳话。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号能稼楼主、晚号劬堂,又号山髯、龙蟠钓叟;江苏镇江市人。七岁时父病殁,受母鲍夫人教,深受父传与外祖家学。后常从乡先辈陈善余、李恩绶、赵森甫等人请益问学。至光绪己酉科为优贡。1901年,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进士,两榜翰林出身。历主南菁、泺源、钟山书院讲席)至南京开办江楚编译局,经陈善余荐介,柳氏遂拜缪为师。并在该局从事编辑教科书的工作。

  1903年3月,缪荃孙、徐乃昌奉两江总督张之洞之命赴日本考察教育两月。柳诒徵被选同行,遍游横滨、大阪、东京、神户等地。发现我国教育之落后。柳氏发愤说:“苟有血气,能无愤恨,而坐视国人死守旧习而不变哉,”(其时日本确有狎侮中国人的现象)。他据此日记整理成《日游汇编》以呈张之洞。是年五月,柳与陶逊、陈义等血气方刚的青年学者在南京创办江南第一所新式小学校,校址选在白下路马府街陈三立私宅,陈氏为支持此壮举全家搬至内桥湾今建邺路口。该校名为“思益小学堂”。不仅开设有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绘画,还有书法课。柳氏自任历史、伦理、书法课程。整个东南一隅为之震动。光绪状元张謇特地从南通发来贺信誉为“中国第一文明事业”。该校学生后来成为一代俊彦的如史学家陈寅恪、美学家宗白华、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人。1905年,柳氏继程一夔任江南高等学堂教习,授文史之学兼开书法课。1908年,应李瑞清(清道人)之聘至两江师范学堂任历史教习,该校历史课原由仪征刘师培担任,后应“北大”之请。柳氏遂继之任教。此两校之课程原皆有名师传授,这对柳诒徵是极好的策励。他能扬榷古今,辨章学术,见解宏通博洽。不久,又兼授西洋史,深为广大师生所敬仰。1915年两江师范学堂易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又改名为东南大学,(1927年,北伐胜利后又称为国立中央大学)。约在1924年,柳氏请章太炎来“南高”讲学,相见欢谈,临行时章写一扇面赠柳氏,内容是《刘歆传》的“博见强识,过绝于人”;不久,梁启超也来讲学,柳与之过从甚密。临别时梁任公集圣教序书“受人以虚求是于实,所见者大独为其难”。这些往事,让我们后辈既看到老辈学者的情谊,也了然他们极钟爱书法。

         


  在近代史上我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实由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江南图书馆”——设在南京清凉山下乌龙潭畔的龙蟠里。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不仅武装侵略我国国土,对我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的掠夺也是无孔不入。例如四大藏书家之一归安陆心源的宋楼藏书,就是给日本人以十万元捆载而去(今在东京静嘉堂文库)。时与陆氏齐名的杭州丁丙(西泠印社四大创始人之一——丁辅之即其嫡裔)有“八千卷楼”藏书,因后人经商亏损,也想将书待价而沽。端方闻讯立即奏请朝廷筹款七万三千余元买下,并委派缪荃孙为图书馆总办,陈善余为坐办。经三年筹建,1911年11月江南图书馆落成(丁氏藏书也如数运到)并开放阅览。这比国立北京图书馆的建成还早了两年(也是缪荃孙负责筹建的)。约在1927年,当时推行“大学区制”,即以大学为一省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柳氏出任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馆长,大学区制后被取消,此馆乃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柳氏为充分发挥图书的参考作用,特编印藏书目录。1933-1935年,三十巨册的《国学图书馆总书目》编印出版。他主持国学图书馆仅十年间的另一贡献是印行了一百馀种珍本秘籍,以广流传。因他本人是学者型书家,故所主编的《国学图书馆年刊》十巨册,每期均附名家书画插图,时至今日已成善本秘籍也。

  柳诒徵一生所撰论文并正式刊发者计134篇;出版专著除上述《日游汇编》外,还有《历代史略》、《中国商业史》、《中国教育史》、《商业道德》、《伦理口义》、《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版本概况》、《国史要义》等近20部。治学范围之广、之深,也就不言而喻了。

                                               

  柳氏书法初涉颜真卿。尤深究于汉碑碑刻。隶书写过张迁、史晨、曹全、西狭颂、石门颂、礼器碑等各三年;写北碑郑文公、张猛龙、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亦如之;行书写圣教序。人多言之此老擘窠大字,浑朴遒劲,气势过人。实则乃其一面也,早年老辈学者读过柳氏为国学图书馆作宋、元书影跋,皆蝇头小楷,清刚秀丽,极富书卷气。更妙者,柳氏在罗振玉、叶玉森、丁辅之等人掀起的“甲骨文热”高潮中还写过殷虚卜辞。鉴于他小楷的功底精湛,故其笔下的甲骨文刚柔并济,绝去野俗之气。早在1925年因好友王瀣(伯沆)之托,为刘鹗(铁云)遗孀分售甲骨,他自购二百版,皆精品,平时摹写,日课不辍,才有这番神韵。后人读之,恰似“楷书之卜辞”也。其实他十四岁时从邻人张姓借钞《说文系传》,苦学篆书,后到金陵任教受清道人(李瑞清)的影响,临仿《毛公鼎》、《散氏盘》等金文大篆,遒丽纡曲,气宇轩昂。这里刊发的汉隶,“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在风格上与《石门颂》原体有一定之差异,实际是融注了六朝书法的风采,可见此老兼擅汉魏六朝,比一味摹仿汉碑者有一种更高的情境。他的《自嘲诗笺》,一任自然,笔致洒洒落落,没有点画积滞。疾速的运笔中,结字圆润,笔力矫健。通篇活泼又含沉劲,往来秩序井然,所露游丝妥贴自然。这里呈现的“丙戌正月录旧作”是其嫡孙柳曾符(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与其曾孙女柳佳所编《劬堂学记》中所载(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9月版),愈发可见平日的学养与功力,其俯仰、斜正、大小随意自如、行气贯注、无一点蓄意安排之痕迹。我以为书法创作不必为创作而创作。贵在自然生动,不留些许局促、矜持的做作之气。上乘之作,理当如此。1976年,笔者在其弟子、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罗炳之教授书斋中读柳老五字联(已裱好),实在是融汇了汉魏碑版的奇峻、浑朴、凝重而气势开张,且能法度备存,可惜未能拍照。上世纪90年代,我编著《民国书法史》时,选用老人家“虎气必腾上、河汉湛虚明”一联(原载《民国时期书法》(上),气势过人,极为耐看……。

  柳氏作为著述等身、饮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尚有《泉男生墓志铭》、《校补韩蕲王碑》、盛时泰《元读记》、《陶风楼藏名贤手札》、《陶风楼书画影本》、《陶风楼藏书画目》、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等论述传世。

    (作者为江苏省书协学术委员)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