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302 总第六期>>馆藏精品赏析
  发表日期:2004年4月22日      作者:薛 翔   已经有1557位读者读过此文  

读《喜上高枝图》 看李鱓艺术



    李鱓是“扬州八怪”之一,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这幅《喜上高枝图》从款题来看,他画这幅画的心情是喜悦的,因他历经崎岖患难,饱尝宦海之浮沉。依据他画上的题款、印章以及与他同时的著录所记,他还有衣白山人、墨磨人、苦李、木头老子、中洋氏、老李、怜道人、藤薛大夫、悔亭、复堂道人等别号。他的生年,据李鱓的族弟李光国于其《花卉册》上的题跋得知,李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与郑燮同籍江苏兴化。他在画中常用的印章还有“神仙宰相之家”、“李忠定文定子孙”。李文定即李春芳(1510~1584)明代嘉靖时人。字子实,又字石鹿,先世为句容人,徙兴化。嘉靖十年举于乡,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廷试一甲第一人,授翰林,历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扬州人皆称为李相国。可见李鱓出身于名门望族,所以他得意很早,年少即考取秀才。康熙五十年(1711)举孝廉时,年仅二十六。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李鱓献诗古北口,蒙圣祖御试,得康熙赏赐,召入清宫为内廷供奉。因他少年得志,性格屈强逞豪,故郑板桥在《饮李复堂宅赋赠》中吟道:“主人起家最少年,骅骝初试珊瑚鞭;护跸出入古北口,橐笔侍直仁皇前;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他的平步青云确令人嫉妒。故好景不长,入朝数年后,就不幸被免职,其中原因至今仍很模糊。一般认为他是因画风趋于放逸,宫廷不容而被革职。其时板桥有诗云:“潇潇匹马离都市,锦衣江上寻歌妓。两婴世纲破其家,黄金散尽妻孥恚;剥喙催租恼吏频,水田千亩翻为累。”李鱓遭遇被免的下场后,看透了政治上的恩怨沉浮,他的处世态度一变而为消极,因而逐渐沉醉于纵情诗酒,甚或犬马声妓之乐。黄金散尽后,便变卖家产、水田等,以至于日渐贫穷。此时其画亦由保守渐趋放逸,而至纵横骋驰,不拘绳墨,终被后人视为“怪”。李鱓在归乡后过了很长一段放荡颓唐的年岁。在雍正帝驾崩后,他又作入京打算。乾隆二年(1737)李鱓果被复用,任山东临淄知县,此时年已五十二,乾隆三年(1738)被转署滕县县令,他在滕县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然而,任职两年后终因“忤大吏”,于乾隆五年又被去官。《滕县志》记他:“矫然物表,以不合上官罢”。《重修兴化县志》也记有:“赉稠叠乞归后,选山东临淄知县调滕县,为政清简,士民怀之,忤大吏罢归。”

    乾隆元年至五年,是李鱓画风的纯熟期,也许是李鱓重回政坛,心情安定的关系,这几年的画用笔纯熟,少霸悍之气。李鱓在“两革科名一贬官”后,回兴化城南筑有“浮沤馆”。乾隆十八年(1753),郑板桥亦被罢官回扬州,在兴化“浮沤馆”附近筑“拥绿园”,两老隔墙而居,畅论绘事,并常与画友吟啸其间,直至老死。

    这幅昆仑堂美术馆所藏《喜上高枝图》,是李鱓七十岁时所作,其构图、笔法、题诗与款字等,均系笔。经研究,李鱓从乾隆十四年后,才根据六朝碑刻的字意,将“鱼”旁“”字改成“角”旁“”,此画为乾隆二十年作,书款“角”旁之“”,这更肯定是李鱓真迹无疑。

    再看其题诗曰:“羡尔灵禽殊羽族,日传好事到寰中。主人忧乐关天下,但报时和与岁丰。先文定公咏喜鹊诗:尔性何灵异,喜上最高枝。探得好消息,报与主翁知。报与主翁知,双双集凤池。梅花春似早,喜遇圣明时。先兴化府太守咏梅花喜鹊诗,乾隆二十年清和月写于竹西寓斋。”此时他寓居扬州竹西僧舍。(见石华《画家李生年考》)由此可见,此画作于扬州,但这一题跋的内容是李鱓常题的,如乾隆十八年(1753)作的《芦雁图》和乾隆十九年(1754)作的《城南春色图》,以及乾隆二十年(1755)作的《梅花灵禽图》(见日本《支那名画集》)等,从这几幅画的题跋相同来看,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就常以此诗来表达。“人生七十古来稀”,又值他七十大寿之年,所以又寓有喜上高寿之意。

    对李复堂之画风,郑板桥评他有三变。李鱓初从里中魏凌苍学山水,仁皇帝又令从蒋南沙学作色花卉,入都得侍高司寇其佩,又在扬州见石涛和尚之画后,因作破笔泼墨“初入都一变,再入都又一变,变而愈上,盖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深浅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皆妙谛也;至六十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可悲也。”(见《艺苑掇英》第九期《乾隆庚辰板桥郑燮记》)。这幅画虽是他七十之作,但并无散漫颓唐、无复筋骨之笔,相反的他更显得心平气和,毫无霸气的真面貌。图中的梅、石,笔墨酣畅利落,梅树枝干相互交错,凌空而起,虺枝横拔,颇具开张气势。一对喜鹊,一踞主干,一登高枝,相互嬉戏,相互呼应,神形俱足,梅下石头的造势,近似陈白阳,大胆泼辣,技巧纯熟,在整个图中浓淡渲染,墨气苍茫,占有稳重地位,天趣横溢。既有“尔性何灵异,喜上最高枝”的情趣,又有“主人忧乐关天下,但报时和与岁丰”的感情,充分的体现出画家老有所乐的心态,与“扬州八怪”其他各家相比,如潦倒的金农、瞽目的汪士慎,残臂的高凤翰等人,他的一生还算是幸运的。

    综观李鱓画风的递变,他不但挣脱了宫廷的好尚,还突破了文人画的局囿,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贴近了民间,他的画具有雅中带俗的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他开启了清末海派写意花鸟画和近代花鸟画的先河。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陈列馆副馆长)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