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301 总第五期>>馆藏精品赏析
  发表日期:2003年8月13日      作者:卜一克   已经有1997位读者读过此文  

澄怀观化 妙造自然 ——黄宾虹篆书联赏析



    承清乾嘉学派之馀绪,至清代后期,金石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推动了金文书法的兴起。以古籀金文为擅场的书家人才辈出。陈介祺、吴大、吴昌硕、罗振玉、黄宾虹等尤为其中之荦荦大者。其中吴昌硕毕其一生浸淫《石鼓》,并旁采《散氏盘》等铭文融为一体,风格特出;罗振玉则利用当时的新材料——新出土的甲骨文,创为一种端庄古穆、温文典雅的书风。而真正在笔法上独有心悟的,则应当首推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同,中年以后以号行。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是近代著名画家,并擅长诗古文辞以及金石文字之学,亦能治印、精鉴赏、富收藏。

    黄宾虹自1907年以后寓居上海凡三十年,即潜心研究古代书画、金石碑版。他虽以画名家,但他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却得力于他的书法,特别是书法的用笔。黄宾虹论画亦特别重视笔法。在书与画之间,他是比较推崇书法的,如其《跋包世臣自书诗》中云:“善画者莫不工书”“画学宗传,详于书诀;书诀隐微,于画得之”。因此,对黄宾虹画的认识,要从其书法中去领会;对黄宾虹书法的认识也应该从他的画中去参悟,才不至有偏颇。但由于他在绘画上的巨大成功,由于他的画名太盛,书名遂因此被画名所掩。

    黄宾虹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古籀书和行草书,他的古籀书实得力于几十年的古玺印以及古籀金文碑版的收集研究。黄宾虹幼时即喜欢篆刻,中年以后虽然因为画画而很少刻印,但他对古玺印的收集研究却一直没有中断,寓居上海以后更是不遗馀力。并致力于玺印文字的考证,有很多贡献。王福庵在为黄宾虹遗著《宾虹草堂玺印释文》所撰序中称:“先生尝谓以古玺印与卜辞、金文、古陶、木简相印证,更明籀篆嬗变之迹,经籍写之源,触类旁通,时多弋获……”因此,黄宾虹的篆书与别人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不规规于某一钟一鼎铭文的风格,不倚赖于某一钟一鼎的风格来塑造自家面目。而是能博采深研众多金文碑版,浸淫其间,终于自然化出,了无痕迹; 并且得力于他全面而深厚的艺术和文学的修养。所以他的篆书并没有显明的受具体某一种钟鼎铭文的影响和制约,是融会贯通以后的创造。

    黄宾虹书法(篆书)主要表现在他对用笔(古代传统笔法)的独特领悟。他的篆书线条不像吴昌硕那样表现一种苍茫浑厚;也不像罗振玉的含蓄静谧,而更多的流露出了一种不经意间的率意(心情)。他在给汪聪(字孝文)的书信中多次谈到书法用笔:“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运全身之力于笔端,以臂使指,以身使臂,是气力;举重若轻,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气韵。人功天趣,合而为一”“惟善书者,方中用圆……近人赵叔写魏体,笔笔圆。古人创为太极图,即书诀……此是书法古文字之诀,亦即写字作画之诀。古人秘密不轻言此理,谓为天地阴阳,高远难知,其实至浅近也。” 

    黄宾虹以为在书法中表现一种外在的力,即如线条的苍劲浑厚等只是气力、是人功; 而那种举重若轻、虚实相生才是气韵、是天趣。黄宾虹显然是更倾向于气韵和天趣的。这也是他和当时张扬某种古代书法风格特征的书家所不同的地方。他更多的倾向于表现自我的气质,把原来处于民间生存状态的古文字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并赋予文人的情怀。并且他用很直观的太极图来解释被古人传说得玄之又玄的书诀(笔法),可谓善得其精髓者(他曾用同样的方法解释画法,并谓“太极图是书画秘诀”,可见其对此颇为自许。见其《画法图》)。在这一点上,他与宋代的苏轼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苏轼言“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是贵在“晓书”,“晓书”其实亦即“心悟”。

    黄宾虹书法因此也是注重内在修养的表现的。他说唐太宗《温泉铭》云:“其字初看甚平平,再看看,用笔绵里藏针,结体长扁倚正,内在的东西很多。”(转引自王中秀《黄宾虹十事考之九》,《荣宝斋》总第17期,第256页)又《跋包世臣自书诗》云:“水墨画法,倡自王维,郑虔三绝,为真内美。”又云:“文人之画,虽多逸品,而造乎神、妙、能三品者,要以文人为可贵。大家、名家之画,未有不出于文人之造作,而克臻于神、妙,能者也。”(《画法恉》)此亦与苏轼有相契合处,苏轼言“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因此,黄宾虹的书法不肆意张扬,而是内含蕴藉,在内在精神上和宋人的尚意书法,特别是苏轼旨趣同归,即所谓的文人书法。

    昆仑堂美术馆所藏黄宾虹篆书八言联“先德光华勒名(铭)钟鼎,清游胜迹会(绘)采画图”落款甚详,其上款曰:“孝文世讲仁兄家学渊源,搜集乡邦文献著述词翰,片楮零缣装潢什袭,不遗馀力。”黄宾虹与汪孝文(聪)的祖父汪定执(允中)是同乡,又是1910年成立之小花园书画会会友,交情甚契。黄宾虹并与汪氏祖孙三代(允中、己文、孝文)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同乡之谊,所以款中记汪孝文“搜集乡邦文献”云云,系书赠汪孝文者。此件作品书于己丑(1949),作者86岁时,代表了黄宾虹古籀书法风格,用笔从容迂徐,逸气闲闲;点画不事修饰,一任自然;文心坦荡,澄怀观化。是黄宾虹从心之作。

    (作者工作单位: 昆仑堂美术馆)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