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212 总第四期>>扬州八怪研究
  发表日期:2003年8月12日      作者:薛 锋   已经有1394位读者读过此文  

扬州开展“八怪”研究综述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区,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十八世纪在扬州诞生了“扬州八怪”,虽然在当时和十九世纪的美术史论家对“八怪”褒贬不一。但到近现代,研究扬州八怪的情况阔步发展,其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诞生。这一阶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提倡写实主义的同时,并充分肯定了“扬州八怪”的“自由描写”。其后,美术史论家对“八怪”的研究日渐展开了,这一时期,大都着眼于“八怪”的传统与创新,发表了少量的文章,但还是星星之火。

    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诞生后到“文化大革命”,这一阶段从196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清代扬州画派作品展,到1962年南京博物院与江苏美协联合举办“清代扬州画派作品展”,并多次组织学术讨论,出版了讨论会文集,研究“扬州八怪”活动开始燎原。

    第三阶段从文革后到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成立,这一阶段大多致力于探讨“扬州八怪”对文人画的发展与超越,也陆续发表了不少专著,如台湾柳声白编著的《扬州八怪全集》,刘纲纪编著的《黄慎》等。

    自从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成立到现在,研究探讨的面更加扩大,如有不少人开始研究盐商赞助“扬州八怪”,研究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中国美术史发展变异的规律,由现象到本质,进入到这一时期,研究工作已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由个体研究到集体探讨、以及由专题研究到综合研究的阶段。1979年,天津市举办了“扬州八怪书画展”,在多方面影响下,扬州研究学者于1980年初成立了“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主要是对扬州八怪15位代表画家的研究,旨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促进现代中国画的发展。长期以来,参加的会员总达百余人,且多为全国知名学者、专家,如张安治、王伯敏、赖少其、薛永年、杨新、聂崇正、周积寅、马鸿增、郎绍君、单国霖等。研究会不定期组织学术讨论会,编印出版《清代扬州画派研究集》计七辑,其影响波及国内外。至九十年代海内外已掀起了“扬州八怪”研究热。其研究情况简述如下:

    (一)“扬州八怪”指那几位画家,《辞海》(1979年版)注明是:“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其实,各种说法不一。综合《扬州画苑录》、《天隐堂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爱日吟庐书画补录》、《古画微》、《中国绘画史》等各家记载,“扬州八怪”计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鱓、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华、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陈撰、杨法等15人。

    而今,“扬州八怪”指的是十五位画家,已被美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可,但也有少数坚持“八家论”和个别发表“贬斥论”的文章,这是一个学术观点问题,不能强求一致。

    (二)二十世纪的“扬州八怪”研究已从创新压倒保守,“褒”多于“贬”,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和鉴赏。

    在清末民初的有关中国画的出版物中,其评价和选画大都推崇“四王”,且已形成了清一代在绘画领域里的审美主流,其偏见一直影响到民国。“明清两朝只是保守着这种成法,而且逐渐变为形式,只有摹仿,而没有创作……”(见《参加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绘画类”叙言》),直至二十世纪后期,由于时代的发展,通过对“扬州八怪”的研究,结合实际着重提出书画要创新,不守古法,挣脱束缚,抒发个性,现已形成书画创作的主流。因而,有人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新兴出现的文艺复兴的美术,十八世纪中国商业资本的新兴,出现了扬州八怪以及后来崛起的上海派。”我赞同这个论点。1980年扬州博物馆与省内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城市等举办了“扬州画派作品联展”,1983年上海博物馆在日本举办了“扬州八怪书画展”,同年10月青岛举办了“高凤翰诞生300周年学术讨论会”,11月,江苏兴化举办了“郑板桥诞生290周年纪念会”。1988年9月,福建省政府举办纪念“黄慎诞生320周年学术讨论会”等,接二连三的活动说明了目前对“扬州八怪”的研究愈来愈重视,对“扬州八怪”的评价愈来愈高,从而一变已往“贬多褒少”的陈旧思想,这是时代和文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在江苏美术出版社重视下,集中优势兵力,在清代扬州画派研究集六集的基础上,又编印出版了《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从1986年至1996年计出版十二册,其中仅评论集(当代部分)一册就有67万多字,各分册的情况是:

    《扬州八怪评论集》一册;《扬州八怪诗文集》三册;《扬州八怪年谱》二册;《扬州八怪考辨集》一册;《扬州八怪题画录》一册;《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一册;《扬州八怪书画年表》一册;《扬州八怪绘画精品录》一册;《扬州八怪书画印章选》一册。编著者有:薛永年、周积寅、王凤珠、李万才、卞孝萱、蒋华、刘永明、黄成、胡艺、郑奇、张郁明、陈传席、王鲁豫、丘幼宣、李金新、郭玉安、陈金陵、赵鹏、丁志安等。

    这套《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是从清代中期以来的史书、地志、诗文总集、别集、丛刊、书画题跋、清人笔记、诗话、印谱、笔记、类书中辑录出有关八怪的原始资料,过目查阅的书籍总计达三千余卷。这套丛书刚一问世就得到日本《书道艺术》热情的评价和推荐,这套《丛书》工程巨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研究“扬州八怪”提供了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并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台湾《艺术家》杂志1989年第一期载:“成立最早的扬州画派研究会,广泛联系全国有关学者,在编辑五集研究资料集的基础上,正式出版了《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同时对郑板桥、黄慎、高凤翰的研究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四)《扬州画派书画全集》及《扬州八怪传记丛书》相继燃起了熊熊烈火,有力的推动了研究“扬州八怪”的深化。天津美术出版社花费3年时间,投资800万元,汇集了国内40多家博物院,近3000多件书画作品,出版了《扬州画派书画全集》,计12册。每册画集的序论、年谱均出自我国研究八怪的著名学者之手。许多评论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进一步为研究、鉴赏者提供了更为系统、全面的形象资料,同时标志着一项系统文化工程的完成,也是对中国民族文化和美术出版史上的一大贡献。

    《扬州八怪传记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赵昌智、郭志坤、丁家桐、李万才主编,是一套融科学性、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社会科学读物。

    (五)“扬州八怪研究”的全方位深化

    1.在理论上结合到雍、乾时期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在形式上已扩展到影视领域。仅扬州一地,出版的《扬州八怪专著》就达数十余册。

    中央、上海、江苏电视台先后播放过电视连续剧《郑板桥在人民中间》、《郑板桥》、《扬州八怪》以及《画怪黄慎》等。1994年,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民族风情系列片摄制组拍摄了由薛锋任总撰稿、许凤仪任编剧的四集电视连续剧《画坛怪杰郑板桥》,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2.日本寺田隆信先生在《山西高人研究》一书中写道:“正是由于山西商人和新安商人在财力上的支持,扬州才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的趋势,已从一个新视角来阐述扬州八怪的产生与清中叶商品经济的关系,进而开创了研究当前文化艺术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先河。

    3.徽商在扬州广建园林,并经常举行文会,以文会友,使诗书画艺术事业空前发展。故《扬州画舫录》中述:“杭州以山湖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在富商巨贾的园林中,每遇园中之花盛开,辄邀诗人画友同赏,咏诗作画,被推为一时风雅之宗。目前,已从徽商研究到亦贾亦儒的儒商,不少地方还成立了儒商学会。扬州也在筹备中。

    (六)乘《国际研讨会》的东风,为巩固其成果,建议今后以扬州为联络中心,进一步建立学术交流的正常化。

    总之,以上所述仅是一个大概情况,很不全面,目的是向师辈、友辈简要汇报,以进一步推动扬州八怪研究的深入发展。本人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师友、方家指正。

    (作者为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