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昆仑堂 200209 总第三期>>古代书画研究
  发表日期:2003年8月18日      作者:陆家衡   已经有1447位读者读过此文  

顾春福及其《仿王山水图》



    顾春福,字梦香,一作梦芗,号隐梅道人,江苏昆山人。少天资颖异,师于改琦。写人物、仕女、花卉入手即超。山水画初学赵伯驹,继仿王,用笔用墨浑厚秀润,自成一家。有关顾氏的生卒年已无从考实,由于他流传的作品极少,因此只能根据他存世的作品的年代及交游的一些资料,大致可以推测约活动于晚清咸丰、同治年间。笔者因编纂《玉峰翰墨志》,从南京博物院索得顾氏《仿王翚山水图》轴图版,现予以刊出,从中可窥视他绘画风格之一斑。

    《仿王翚山水图》作于壬戍年,即同治元年(1862)。画面为一平远构图,远山峰峦连绵起伏,泉水淙淙。湖面开阔,风静无波。近处苍松奇石相倚,古木修竹参差,蕉叶绿荫覆地。茅屋中一隐士坦然独坐,仰观湖山,若有所思。一鹤兀立溪桥之上,一派江南闲适风情。此图用笔苍润、细密,皴擦渲染简洁清爽,法度中时透逸气,意境幽远。顾氏较忠实地承袭了王用笔用墨的特点,又不囿于成法,自然洒脱,无丝毫刻意雕琢之痕,自出胸臆,是一件功性俱佳的临仿之作。

    其实王翚的原作仿的是元代的倪瓒。他在题跋中云:

        辛巳长夏,屏迹湖村。时清风逸兴,桐竹交阴,颇觉神怡心旷,适见倪高士真笔,摩挲一通,戏用大意为之,并录原题以当消暑。 

    王翚是清初四王中传统功力最精熟的一位,他一生临摹过无数宋元名迹,集诸家笔墨之大成,形成了自己浑厚苍秀、萧疏华滋的艺术风格。他特别推崇倪瓒的风格和艺术思想,也十分向往他那种闲适、幽雅的隐居生活。他生活在湖山秀美的江南重镇常熟,元代文人画追求的萧散简淡、远离尘世、天人合一的绘画思想和他一拍即合。倪瓒在原作中题的二首诗,充分反映了他作画时惬意、无拘无束的心态:

        汀烟冉冉覆湖波,六月寒生漫翠蛾;独爱窗前蕉叶大,绿罗高扇受风多。

        点点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鹤难飞;荒村闲寂人稀到,只有书舟傍竹扉。 

    倪瓒是无锡人,好山好水的熏陶,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他用得最多的是一湖两岸的构图,这种构图也最能深刻地体现淡泊人生、隐居避世的艺术思想。为了强化这种意境,顾春福在临仿时把倪瓒和王翚的诗跋一字不漏地照搬,把文人画诗、书、画浑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顾春福一生推崇倪瓒和王翚,和他的身世、性格有关。他年轻时做过吴邑令万浣云的幕僚,和当时吴中名流陈中丞、陶宫保、梁方伯相友善,历游大江南北。由于受到改琦的器重,名噪一时,对于日众的索画者,皆以水仙、兰石应之,虽着墨不多,也别饶风趣。他不但擅画,还洞精音律,善度曲。他的散文写得极好,字句隽雅,极似宋人小品。后随其父顾锦畴侨居吴县东山的莫厘峰下,葺小园曰隐梅庵,植以梅、竹、杂卉、草亭、篱落,过着闲适幽雅的隐居生活。暇日携尺八洞箫吹之,太湖中渔歌四起,若远若近;林屋洞、石公山诸名胜荡漾眼前,大有超脱凡尘的蓬莱仙境。这在他的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顾春福的父亲顾锦畴字约斋,性嗜酒,喜酒后作画,山水花卉无所不能,但流播极少。曾画一山水册,遍仿各家,不施赭黛,墨采飞越。改琦题跋云:“约斋是册学古入化,直造宋元人室。”推许如此。顾春福的夫人赵慧君能绣人物、山水,色丝鲜丽,一如图绘。与当时的卢香夫人并传。其兄顾春元、弟顾春荣皆善画,这在画史上是不多见的。清代文人董琴涵曾有诗赞曰“心画心声妙莫思,一家风雅有余师;居然接迹停云馆,但可南宫得虎儿”,与文徵明、米芾父子相提并论,可谓评价高矣。



  打印本页